Tuesday, February 18, 2014

Google Chromecast API全面開放對上Apple TV

2014年2月3日Google正式發布Chromecast的軟體開發套件(Software Development Kit, SDK),也代表著Google對於其無線影像傳輸的API全面釋出,除了對於行動裝置與家庭電器應用上的突破外,對於蘋果的Apple TV也算是正面對上。
2014年2月3日Google正式發布Chromecast的軟體開發套件(Software Development Kit, SDK),也代表著Google對於其無線影像傳輸的API全面釋出,除了對於行動裝置與家庭電器應用上的突破外,對於蘋果的Apple TV也算是正面對上。

Chromecast係一項由Google提出來的影像串流技術(Video Streaming),透過WiFi將裝置的影像傳遞到電視或是電腦監視器上,而搭配的硬體套件為Google所推出的Chromecast。早期推出Chromecast僅支援少數由Google推出的App,如:Youtube、Netflix、電腦Chrome瀏覽器,還有一些預先向Google申請測試的App。

其實,早有很多類似概念的產品,其中又以DLNA(Digital Living Network Alliance)的規格最受到大家的矚目。DLNA係由SONY提出來的一套數位生活網路協定,其中也包含了無線影像傳輸協定,這項技術後來被許多廠商採用,並且實踐在其產品上。但是,因為DLNA係由SONY所提出,其他品牌廠因為競爭利益的關係,後來又各自衍伸出不同的規格,造成市場的規格混亂。Chromecast的推出,代表Google企圖統一所有的協定的意圖,是否成功仍待時間考驗。
先前AllCast推出支援Chromecast的硬體,但後來被Google封鎖,直到這次Google決定釋出Chromecast的SDK,AllCast也宣布繼續支援Chromecast的硬體與規格。

Chromecast的公開釋出,也讓對手陣營-蘋果感受到壓力。過去蘋果的行動裝置如iPad系列,係可藉由Apple TV中的Airplay技術無線將影像串流到螢幕上,但因為Apple TV的目的不是單純的串流,還包括提供數位內容,使得造價成本更加的昂貴,相較之下Chromecast的價錢更顯得親民;另一方面由於Google全面釋出Chromecast的SDK,未來能夠支援Chromecast的App就更多,且因為Andoird屬於開放環境,對於影像協定包容HTML5、MEPG-DASH、HLS也可以應用在Chromecast,顯得更加彈性。甚至Google已經將Chromecast的應用推廣到iOS的App上,使用蘋果產品的使用者亦可以使用Chromecast。

資訊匯流概念正實現當中,不論軟硬體及服務面而言,廠商或不同陣營之間正呈現拉鋸戰,而且重點是誰放出的利益越多,越能整合越能成為主導者。目前Android的出貨量與市占率皆是全球第一,且成長率持續地上揚。依照Google的野心,要推動Chromecast的標準化其實並不難,就看蘋果有沒有意願也推出類似的產品,搶奪這一塊市場了。(700字)

文章同步發表於:
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科技產業資訊室
http://iknow.stpi.narl.org.tw/Post/Read.aspx?PostID=9370

關鍵字:
Chromecast

Nokia第一支Android手機,軟體服務採用Microsoft

2014年Q1,手機大廠諾基亞(Nokia)丟出大震撼彈,決定推出第一支Android智慧型手機,這不僅僅是諾基亞第一Android智慧型手機,也是諾基亞在被微軟收購後所發表的新手機之一。
2014年Q1,手機大廠諾基亞(Nokia)丟出大震撼彈,決定推出第一支Android智慧型手機,這不僅僅是諾基亞第一支Android智慧型手機,也是諾基亞在被微軟收購後所發表的新手機之一。

根據華爾街日報指出,諾基亞有望在2014年2月底發表一款Android智慧型手機,目前市場傳出可能的代號為"Normandy"(諾曼第),規格極似諾基亞的Windows手機Lumia 520,最有可能公布的時間為2014年2月底在西班牙巴塞隆納所舉辦的MWC(Mobile World Congress)。

特別的是,此次雖然諾基亞發表了Android智慧型手機,但卻未搭載Google的App store或是Gmail,反而是用了諾基亞的線上商店與微軟的服務如Hotmail等,主要原因係因為諾基亞想搶攻Android手機市場,但又不想因此而壯大了Google,最好的方式就是吸引了Android的手機用戶,但還是可以採用微軟的軟體服務。

Android目前已是全球最大的行動作業系統,根據Strategy Analysis統計顯示,Android在智慧型手機上2013年Q3的市占率已達到80%,而Windows Phone的市占率僅4%左右。刺激Android成長率仍以兩位數成長的主因,在於Android在規格制定上給予的彈性較大,且對品牌/製造廠不收取任何專利使用權金。

同時,Google也吸引消費者使用Google平台的服務,讓許多終端使用者對於Android的接受度都十分高。Google糾眾手機大廠開發Android行動裝置硬體及軟體,再加上App軟體開發,以及消費者對於Google服務平台的依賴,建構出Android結合科技大廠及消費者的生態體系。可以預期,在大者恆大的情況下,Windows Phone想逆轉情勢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事實上,當初推出Android機諾基亞應及早卡位,諾基亞堅守Symbian系統,錯失良機,也造就了宏達電與三星的崛起,日後諾基亞捨棄Symbian智慧型作業系統卻轉向與微軟結盟,雖然諾基亞推出諸多智慧型手機如Lumia系列,但成績比起其他高速成長的手機公司仍然遜色不少,也導致2013年諾基亞宣布出售手機部門給微軟。如今諾基亞或是微軟,終於推出了Android智慧型手機,就看諾基亞對於專利權利金策略及微軟的服務策略,手機廠商及消費者買不買單了。(700字)

表一、2013年Q3行動智慧型作業系統出貨量及市占率
eetelecomm_mobile_14_010a.gif
eetelecomm_mobile_14_010b.gif
Source:Strategy Analytics 2013年10月

文章同步發表於:
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科技產業資訊室

關鍵字:
Nokia Android

英特爾 Atom處理器進攻Android,華碩大買單

2013年Q3,英特爾推出核心代號Silvermont的單晶片處理器(SoC, System on Chip) Bay-trail,除了取代舊的Atom處理器以外,Bay Trail擔負最大的使命,即是拉攏Android智慧型行動裝置的市場。而目前回應最大的廠商,即為台灣的華碩電腦,這兩者皆有一個特質,就是期待轉型。
2013年Q3,英特爾推出核心代號Silvermont的單晶片處理器(SoC, System on Chip) Bay-trail,除了取代舊的Atom處理器以外,Bay Trail擔負最大的使命,即是拉攏Android智慧型行動裝置的市場。而目前回應最大的廠商,即為台灣的華碩電腦,這兩者皆有一個特質,就是期待轉型。

在行動裝置蓬勃之前,英特爾在PC界可謂呼風喚雨,除了制定PC的規格架構以外,英特爾所生產的處理器更是遠遠超過對手AMD(Advanced Micro Device),但隨著智慧型行動裝置出來後,ARM架構處理器大放光彩,由高通(Qualcomm)為主的廠商搶下了大部分的行動處理器市場,英特爾重重跌了一跤。事實上,英特爾很早即投入ARM處理器的市場,但在2006年的時後將之出售給Marvell,也是蘋果發表iPhone的前一年。

英特爾在行動裝置市場快速成長之際,也不斷的想對策,但由於英特爾在x86主導許久,若要其回頭到RISK架構且屈服於ARM的規格,似乎並不是一個很好的選項。所以,英特爾將腦筋動到了其Atom處理器,Atom剛推出時是因應當時火紅的小筆電(netbook),但隨著行動智慧型裝置出來後小筆電逐漸失去風采,小筆電的發明者華碩電腦,也決定在2013年退出小筆電市場,轉攻行動裝置市場。

日前,華碩發表一系列採用Atom處理器的Windows變形平板電腦,變形特質如僅能運作Android的平板電腦,或是擁有兩顆處理器的變形平板可同時運作Android與Windows。華碩是第一家採用英特爾Atom處理器作為手機的廠商,主打低價市場,近期更是推出Zen系列手機,主打低階與中階市場。PC方面也採用單一Core i處理器雙作業系統,成為回應英特爾想要改變PC產業最大的支持者。

現在華碩要從PC業轉型,正好就是英特爾現在的處境,華碩與英特爾合作多年,現在倆一起攜手轉型,正好就說明了PC產業現在的狀況,至於未來能否成功,就看英特爾的策略以及使用者的意願了。(650字;圖1)

圖一、英特爾近5年獲利表現
eeic_14_007.gif

文章同步發表於:
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科技產業資訊室

關鍵字:
PC

Tuesday, February 11, 2014

英特爾的Dual OS 概念可能成為PC新希望

2014年1月,英特爾(Intel)正式發表雙作業系統(Dual OS)概念,也就是一套結合Windows與Android的裝置,即將改變大家對於平板電腦與個人電腦的認知。事實上,Dual OS並不是很新的概念,早在很多年前此項技術就已經趨近於成熟了,但英特爾想藉由硬體與個人電腦電腦上的實力,再創造出另一個新領域.


Dual OS這個概念其實很早就被提出了,例如在蘋果Mac的電腦上,許多使用者都會裝上虛擬作業系統來運行微軟的Windows,而在英特爾提出雙作業系統的之前,一些玩家也在個人的PC設備上裝上了Android或是其他的作業系統。

但是,這些應用都侷限在軟體之內,透過軟體的模擬,分配硬體的資源給另一個作業系統,也就是說,一定會有一個主要的(Primary)的作業系統和一個次要(Secondary)的作業系統。 以前運作模式的壞處是,如果今天使用者只想用次要的作業系統,還是比需要要打開整個裝置,並且Boot到主要的作業系統後,方可使用次要的作業系統;就硬體層面來看,是非常消耗資源的,尤其在行動裝置的角度來看,更是耗電。

現在,若由英特爾進行主導雙作業系統的話,卻可從最根本之處著手,也就是從硬體架構下手。有兩種方式可以達到雙作業系統的需求,如下:

第一種:即是裝置上建立兩個核心,一為運行Windows的核心,x86架構的處理器,另一為運行Android作業系統的ARM核心,但這樣做勢必會造成成本上揚,且在技術上也有要克服的困難點,例如在講求極致輕薄的現代,如何在一個行動裝置上塞入兩個核心,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第二種:另一個選項即為英特爾的目前的做法,讓Android運作在x86架構上,即為Windows和Android共用同一個核心。這種做法有點類似目前蘋果電腦所採用的Boot Camp技術,使用者可以選擇將Boot到Mac OS或是Windows,但不同的是,如果真要達到界面完美的話,即時切換作業系統一定是必要的。

目前來看,技術層面對英特爾而言不是最大的問題,反而是使用者購買意願以及專利地雷的問題。目前,微軟與Google皆還未認證此一技術,事實上,Google與微軟在許多方面仍然是競爭對手,若兩大科技廠願意放下利益,雙方妥協並攜手創造新的平板世紀願景,看來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另外,目前願意買單的品牌大廠,只有華碩動作最積極,不僅推出多項產品回應英特爾,並且在市場上的動作來的比其他品牌廠大;三星雖然也有推出類似的產品,但三星與英特爾之間的互動並沒有華碩來得如此親密,外界也揣測三星也許不想完全依賴英特爾,想靠自己研發走出自己的路線;而聯想則是明顯表態對此一概念表示觀望的態度,似乎並不熱絡。不過如果從市佔率的圖表來看,如果這個概念能夠成功,對於個人電腦起死回生將產生一定助力!

(1000字;圖1) 表一、2013年平板電腦市占率分析預估eeic_14_004.gif
SOURCE: IDC,2013年1月

文章同步發表於: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科技產業資訊室
http://iknow.stpi.narl.org.tw/Post/Read.aspx?PostID=9342

關鍵字:雙作業系統(Dual OS);Windows;Android;平板電腦(Tablet PC)



蘋果 iOS邁向64位元最終目的結合OS X?

蘋果於2013年Q3發表了新一代的iPhone,其中高階的iPhone 5s其搭配的處理器A7,顯得格外引人注目,除了製造A7的代工廠多了一家台積電以外,最讓人注目的即是他是第一顆手機採用64位元的處理器。

電腦從32位元踏入64位元花了幾十年的時間,但手機在短短的五年內即從32位元踏入64位元,而領頭羊就是智慧型手機霸主蘋果。

蘋果總是在最先進的技術中領先市場一步,從A6 CPU已經使用了多項ARM 針對高階運算如Server等級的Cortex A15架構的特性,而在發表A7處理器之時,也帶來了另一項震撼,說明手機64位元時代來臨,但許多人仍抱持著一些疑問,行動裝置有必要這麼早採用64位元系統嗎?

對許多使用者來說,並不會感到64位元與32位元的差距,原因是64位元和32位元並未在運算速度做太大的突破,而是著重在硬體架構上的改變,更大的位元組代表記憶體定址更大,代表系統可以分配的資源夠多。但是,目前我們行動裝置上的工作並未出現超大型的軟體,猜測最有可能的原因,即是蘋果有計劃整合目前的行動裝置作業系統到其桌面裝置的作業系統OS X上。

早在蘋果電腦的桌面裝置如:Macbook,iMac等麥金塔系列電腦(Macintosh)採用英特爾的處理器前,蘋果係採用與IBM共同合作的Power PC 系列的 CPU,其架構為目前蘋果電腦在行動裝置上所用的RISC架構,爾後才轉換至英特爾的x86架構下。然而,隨著ARM架構的CPU效能逐漸提升的情況下,蘋果是否在認真考慮將架構換回ARM?

根據一些數據顯示,蘋果目前最新ARM Cortex A15 64位元2.5Ghz的A7 CPU,效能已經可以跟英特爾Core 2 Duo 2Ghz不相上下。依照蘋果喜歡主導的慣例,持續採用英特爾的CPU並不是一個蘋果喜歡的選項,另一方面,蘋果更大的野心,也許就是將iOS與OS X結合在一起。

目前iOS運行的架構為ARM,而OS X則是運行x86架構,現行如果要在OS X下運行iOS即要使用虛擬系統的方式,此種方式既消耗資源且效能也差,然而如果兩個作業系統皆運行在同一個CPU上的話,透過一些技術可以做直接的作業系統轉換,此概念接近英特爾目前在做的Dual OS(Windows + Android)。而未來,如果技術許可的情況下,也可以遇見蘋果的裝置可以有更多的應用,例如手機外接螢幕,鍵盤,滑鼠即變身為電腦主機.

當然,對英特爾來說這種狀況是英特爾不願意遇見的,因為目前蘋果電腦是所有PC公司少數在成長的公司,甚至在全球PC出貨量嚴重倒退的情況下,還可以打出在美國年成長率30%的公司,若英特爾失去這個大客戶,必定是雪上加霜。(922字;表1)

表一、美國2012與2013 Q4 PC出貨量比較
eeic_14_005.gif
圖表來源:Gartner (2014年1月)

文章同步發表於:
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科技產業資訊室
http://iknow.stpi.narl.org.tw/Post/Read.aspx?PostID=9343

關鍵字: iOS OS X MAC OS Dual OS 64 b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