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August 23, 2014

聯想併購IBM低階伺服器部門之後,代工廠可能重新洗牌

聯想以伺服器出貨排名第六併購了排名第三名的IBM,也讓伺服器市佔率將大洗牌。關鍵於2014815美國外投資委員會(CFIUS)批准同意中國電腦品牌Lenovo併購美國IBM公司之低階伺服器部門,使得聯想所定訂今年(2014)底完成所有併購手續的目標,又邁進大步IBM對此表示樂觀,但股票並未立即反應意味著市場仍觀望併購後實際效應。

聯想以23億美元併購IBM的低階伺服器部門,包括了System XBladeCenterFlex SystemFlex Integrated SystemNeXtScale以及iDataPlex的軟硬體以及相關的服務等。未來,伺服器市將大洗牌,受到衝擊的不止是美國其他伺服器商如惠普,戴爾,連帶也將影響台灣的品牌商華碩與宏碁尤其此次的併購案為低階的伺服器市場,正好與宏碁與華碩所佈局的市場重疊,對台灣品牌廠所造成的影響應該是偏負面的

聯想董事長楊元慶對此併購案表示,此併購案將為聯想帶來50億美元的收入,也將讓聯想在伺服器出貨量排名上升至第三名。值得注意的是,IBM低階的伺服器市場目前仍處於獲利狀態,並未出現虧損的徵兆,也就是說聯想是直接併購了一項賺錢的業務,讓人不得不憶起數年前聯想併購了IBMPC部門,讓聯想大躍進成為全球前五大PC品牌廠。

聯想此次伺服器併購案,可能拉高自製率以沖市占率,不僅僅對台灣伺服器品牌廠有影響,對於原本的代工產業也有莫大的衝擊。比照過去的慣例,聯想由於掌握了中國的許多製造資源,可以像之前一樣將許多製造端收回自己做,如同聯想與仁寶合資的聯寶,聯想是否會將伺服器委外代工的比例調整將會是台灣代工廠觀察的重點。

表一、聯想併購IBM伺服器部門後之委外代工變化
併購
委外代工
併購前
IBM的伺服器代工廠仍分散給台灣數個代工廠代工,主要有緯創、和碩、鴻海為主
聯想的合作代工廠則是緯創以及英業達
併購案完成
聯想可能收回部分代工訂單,提高自製率。

目前IBM的伺服器代工廠仍分散給台灣數個代工廠代工,主要有、和碩、鴻海為主,而聯想的合作代工廠則是緯創以及英業達,可以想像如果併購案完成,代工廠亦有可能重新洗牌,或是聯想收回部分代工訂單。

值得注意的是,IBM的伺服器大多是OEM,但聯想大部分的委外訂單則係屬ODM,未來IBM的伺服器部門併入聯想後,聯想的代工策略會不會改變仍然有待觀察。(765字;表2)

二、20122013Q3 x86架構伺服器市佔率與出貨量
eecomputer_14_033.gif
參考資料:
Lenovo's x86 server buyout from IBM clears last US hurdle, PCworld, 2014/8/16


關鍵字:伺服器市場;併購案;聯想;IBM

文章同步發表於:
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科技產業資訊室
http://iknow.stpi.narl.org.tw/Post/Read.aspx?PostID=10002

關鍵字:
聯想


Windows Phone市占跌至2.5%,微軟與Nokia的關係成為關鍵?

014Q2 IDC公佈智慧型手機作業系統市占率統計,Android仍然強勢成長中,而Windows Phone卻跌至谷底,僅剩2.5%,這也是微軟收購了Nokia的手機部門後的變化。

距離上一次非微軟或Nokia推出Windows Phone 已經是兩年前的事了,過去這兩年智慧型手機的版圖也發生了變化,根據IDC最新調查指出,目前全球智慧型手機Android的出貨量已經達到85%,蘋果iOS手機的出貨量已經下降至12%,然而Windows Phone的市占率卻下降至2.5%。分析原因,Android手機因為可攜性高,加上許多廠商的投入,另外產品多樣化,從廉價的手機到高階的平板都可以發現Android的身影;而蘋果雖然市占率在下降,但其基本盤仍非常的堅固,且蘋果的產品獲利能力優於其他品牌。然而Windows Phone在產品的推出上落後其他的作業系統,而且推出後也有不少的問題,如Windows Phone 8 7.5無法相容等,推出的時候並沒有在市場上造成轟動。

微軟試著在拓展市場,採用類似Google Android的模式,授權其他的廠商使用Windows Phone作業系統,掛上品牌銷售,原先微軟採用授權金的方式與OEM或是品牌廠合作製造手機或平板,但此舉卻也造就了免授權金的Android崛起,故在今年(2014) 4月,微軟宣布九吋以下的產品免授權金,以吸引品牌廠的投入,但截至今為止除了宏達電外,其他品牌廠仍興致缺缺。

事實上微軟為了防堵Android的持續擴大,微軟對於採用Android手機製造商有收取專利授權費用,但在2014年時微軟與三星在專利授權金上有了紛爭,目前此案仍在訴訟中,但也成為了三星退出Windows Phone陣營的導火線。另有傳聞日本大廠索尼(SONY)有意投入Windows Phone市場,但關鍵的角色仍然在微軟與Nokia之間的關係。

微軟在2013年為了解決Windows Phone殺不出重圍的困境,買下了昔日全球手機霸主的Nokia,推出了數款Windows Phone手機,但此舉卻也讓原本也有Windows Phone的手機品牌廠擔心,怕微軟會偏袒其自有品牌而擠壓到下游廠商,產生競爭關係。這也是Google當初在發展Android手機之時所遇到的抉擇

最後Google選擇完全不投入硬體競爭,甚至收購摩托羅拉之後留下大部分重要的專利資產後亦馬上轉手賣掉硬體部門原因很簡單,Google明白自己的定位為軟體供應商,而下游的硬體商則是合作對象,不宜產生競爭關係。即使Google推動Nexus品牌也與其他硬體商合作掛上Nexus的品牌,但Google還是將自身排除在硬體製造外。(778字;表2)

表一全球20112014智慧型手機作業系統版圖變化
eetelecomm_mobile_14_050a.gif

來源:IDC20147

表二2011~2014年智慧型手機作業系統市占率變化
eetelecomm_mobile_14_050b.gif
 

來源:IDC2014Q2

參考資料:


  1. HTC One for Windows: Another Great Phone You Probably Won't BuyThe Wall Street Journal2014/08/19
  2.  Smartphone Vendor Market Share, Q2 2014, IDC, 2014
文章同步發表於:
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科技產業資訊室
http://iknow.stpi.narl.org.tw/Post/Read.aspx?PostID=10015

關鍵字:
智慧型手機

Monday, August 18, 2014

淺談穿戴式電子發展與瓶頸

2014年6月臺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Taipei)落幕,其中最讓人關注的焦點莫過於穿戴式電子裝置,包括了台灣的品牌廠或是國外的知名大廠,甚至是晶片商都在穿戴式電子裝置中宣示即將投入,但目前穿戴式電子裝置仍然處於只聞樓梯響的階段,本文將討論目前穿戴式電子裝置的發展瓶頸。
穿戴式電子裝置並不是一項全新的東西,事實上早在很久以前已經有許多穿戴式電子裝置.廣義來說,我們的手錶即是,但自從2007年智慧型手機出現後,越來越多新式的穿戴性電子裝置出現,大部份都主打能與手機的資訊做同步,然而目前卻仍有許多瓶頸等待克服,故穿戴性電子仍然無法開創出另一片紅海,原因如下:
  1. 缺少殺手級應用:目前大部份的穿戴式電子都集中在延伸智慧型手機的應用,卻缺少了自己的殺手級應用,以及降低穿戴式電子的被取代性或是必要性。如果,大部分的工作都能在手機或是平板上完成的話,穿戴式電子只能以輔助者的角色出現。
  2. 體積小限制而犧牲部分功效:目前穿戴式電子主要的發展方向是取代我們原有的穿戴配件,然而我們原有的穿戴配件多屬於小物品如手錶,眼鏡等,這些配件的體積容納不下太多的電子零件,故在為了節省空間的前提下犧牲了運算的效能.例如建立在手錶上的相機所照出來的效果無法與手機比較,Google眼鏡的影像顯示技術也是Google目前在想辦法克服的。
  3. 電池效能:承如以上的問題,由於體積的限制,穿戴式電子的電池空間也遭到擠壓,故許多穿戴式電子的電池使用時間往往無法超過一天,甚至不到幾個小時,若需要每天充電也會造成消費者的困擾,這點還有待電池技術的克服,或是以太陽能的方式來輔助延遲電池的使用時間。
根據美國趨勢預測分析平台First Insight市場調查顯示,消費者考量購買穿戴裝置新品的因素,仍以價格取向,價格高的產品可能難以成為市場主流。

穿戴裝置新品上市
宏碁Liquid Leap今年(2014) 6月在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正式亮相,是宏碁目前唯一的穿戴裝置。內建功能包括24小時紀錄使用者的生活作息,例如步數、跑步距離、燃燒的卡路里值及睡眠循環周期。並提供顯示手機來電和傳送訊息,使用者還能夠透過Leap隨意操控個人智慧型手機裡所播放的音樂。

愛迪達日本2014年8月15日將上市配備心率計、能收集促進有效訓練的各種數據的腕帶型終端miCoach FIT SMART,腕帶背面配備了加拿大Mio Global公司的LED光學式心率感測器。通過向皮下毛細血管照射LED光,並用中央的光學單元檢測血流脈動量變化來測量心率。售價2.3萬日元(不含稅)。

美國天美時(Timex)發表了新型手錶型終端TIMEX IRONMAN ONE GPS+。配備3G通信功能,可單獨接收郵件、可獲取位置資訊,即時記錄並共用速度、距離及場所等資訊。配備高通光電科技反射型MEMS螢幕,即使在晴天時的室外等明亮場所,也可看清各種資訊。預定2014年秋季上市,預訂價為399.95美元。

表一、穿戴裝置新品上市
公司穿戴裝置售價
宏碁Liquid Leap約台幣4,055元
愛迪達日本miCoach FIT SMART2.3萬日元
天美時(Timex)TIMEX IRONMAN ONE GPS+399.95美元
穿戴式電子一定結合智慧型手機嗎?
目前穿戴式電子最成功的一家廠商非美國GoPro莫屬。GoPro的產品非常的簡單且明確且技術門檻也不高,即攝影機,但GoPro將攝影機發展成穿戴式裝置,並且搭配行銷以冒險為主題來推廣其產品。在全球廠商思考穿戴式電子的發展方向時,GoPro立下了一個不錯的典範,也說明了一件事,就是穿戴式電子並不需要智慧型行動裝置也能夠發展出一片天空。

過去我們都太拘泥於穿戴式電子結合智慧型手機,透過藍牙或其他的連線方式進行資料同步或是其他的功能,然而所有的產品都出現了一個現象,就是這些功能並沒有強大到可以取代手機,在這種情況下,使用者並沒有理由再額外購買另一樣產品。

目前而言,穿戴式電子最熱門的產品就以腕帶式手錶為最多,但Samsung與Sony都推出了智慧型手錶,市場還是沒有熱烈的回應,原因係因為智慧型手錶的實用性並不高,一來使用者不需要一個只能顯示少數資訊的電子裝備,若要閱讀簡訊或Email,智慧型手錶有限的顯示空間並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第二是智慧型手錶的其他功能亦無法滿足使用者的需求,如相機的效果太差,無法進行通話;最後連手錶最基本的功能,顯示時間上都有電池時間的考量,目前智慧型手錶的電池時間太短,使用者必須要常充電,故目前為止傳言許久的蘋果iWatch也遲遲不推出,推測應該是考量到產品定位。

結語
事實上,開拓藍海並不能只靠技術,而是深入了解使用者的需求,開發出相對應的產品,早期智慧型手機只有內建一個相機,但近幾年來由於社群的興起,分享個人圖像的自拍功能也跟著變得重要,故智慧型手機廠商開始強調前置鏡頭的效能,而GoPro則是搭上了自拍順風車,將自拍攝影發展成穿戴式電子,開發週邊的產品。

目前穿戴式電子還是以取代身上所穿著的配件為主,但其實廠商可以反過來思考使用者有什麼需求,再來開發新的穿戴式裝置,甚至有機會還可以進一步推廣為平台供其他的軟體業者來開發應用的軟體。

綜觀以上的原因,穿戴式電子仍然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然而如果可以突破思維,穿戴式電子也有別種發展方式,例如GoPro攝影機,將一般的攝影機發展成穿戴式,亦不用靠其他裝置來輔助。(1882字;表1)

文章同步發表於:
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科技產業資訊室
http://iknow.stpi.narl.org.tw/Post/Read.aspx?PostID=9969

關鍵字:
穿戴式電子